60張圖片帶你了解火遍全球的“森系”建筑
發布時間2020-09-10 11:48:49
摘要:據統計,到2050年,全球將會有超過三分之二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其中歐洲的城市人口比例更嚴重,將攀升至90%以上。面對城市環境密度的不斷提高,我們如何才能*大限度地感受新鮮空氣,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呢?博埃里(Boeri)的「垂直森林」率先給出了解決方案。緊跟著,其他建筑師也不甘示弱,一座座令人驚嘆的“森系景觀”隨
據統計,到2050年,全球將會有超過三分之二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其中歐洲的城市人口比例更嚴重,將攀升至90%以上。
面對城市環境密度的不斷提高,我們如何才能*大限度地感受新鮮空氣,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呢?
博埃里(Boeri)的「垂直森林」率先給出了解決方案。
緊跟著,其他建筑師也不甘示弱,一座座令人驚嘆的“森系景觀”隨之誕生。
1
「垂直森林」的概念起源于一個環境倫理—— 非人類中心主義 。
非人類中心主義,即不再將人類的自身利益作為整個星球發展的目標,而是平等地對待整個星球的物種。
在建筑上的實踐,就是將建筑變成人類和其他動植物共同的家園。
簡單來說,「垂直森林」是將平面化的造林項目立體化。 它重新定義了城市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實現了人、建筑與自然三者的共生。
作為該概念在建筑界的**實踐,由意大利著名建筑師——斯坦法諾·博埃里(Stefano Boeri)設計的米蘭垂直森林雙塔,于2014年竣工面世。
▲斯坦法諾·博埃里(Stefano Boeri)
這座一開始不被看好的建筑,一經建成就獲得國際上的高度認可,包括由法蘭克福德國建筑博物館頒發的 "國際高層建筑獎"(2014) 、以及由高層建筑委員會頒發的 "CTBUH世界*佳高層建筑獎"(2015) 。
該項目由兩座分別為80米和112米的建筑組成,共容納了800棵大樹、4500株灌木和15000株植物。 相當于在3000㎡的城市平面上栽種了3萬㎡的森林和灌木叢。
建筑外墻上的植被,不僅是裝飾作用, 更大的意義是為城市凈化空氣貢獻力量。
據Stefano工作室數據統計,米蘭垂直森林雙塔上的植被,每年吸收二氧化碳約30噸,氧氣產量約52kg/天。
而對于居民而言,它更是為阻擋紫外線輻射以及降低城市噪音形成了一道綠色屏障。
「垂直森林」可以說是“非人類中心主義”的*佳典范,實現了生物多樣性的核心概念。在「垂直森林」生存的不只有人類和植物,還有來自附近廣場的鳥類、昆蟲和小動物們。
據Stefano工作室的數據, 米蘭垂直森林雙塔建成后,成功吸引了十數種珍惜鳥類的回歸。
與其他地標不同,「垂直森林」的形象是動態的,根據四季變化,擁有不同的視覺體驗: 春天綠意青蔥,夏天濃蔭蔽日,秋天五彩斑斕,寒冬銀裝素裹。
隨著米蘭垂直森林雙塔的爆紅,全球開始掀起一陣「垂直森林」狂風,陸續席卷中國、瑞士、荷蘭、巴黎、開羅、阿爾巴尼亞、比利時等地。
中國-南京
(Nanjing Vertical Froest)
▼
瑞士-洛桑
雪松之塔(The Tower Of Cedars)
▼
法國-巴黎
白之森林(La Forêt Blanche)
▼
阿爾巴尼亞-地拉那
(Terana Vertical Forest)
▼
埃及-開羅
(Cairo Vertical Forest)
▼
比利時
綠色宮殿 (Palazzo Verde)
▼
荷蘭-烏得勒支
仙境森林 (Wonderwoods Vertical Forest)
▼
中國-貴州
貴州萬峰谷酒店 (Guizhou Mountain Forest hotel)
▼
2
「垂直森林」,如今已不僅僅是一棟建筑。
它的綠色概念得到全世界的關注, 激發了建筑師重新思考建筑與自然之間關系, 重新探索城市高密度居住區發展和城市中心綠化相結合的可實踐性。
中國深圳-騰訊未來總部方案
MVRDV工作室
▼
日前MVRDV工作室公布了其參加騰訊未來總部競賽的入圍方案。
方案中,騰訊未來總部以由100多個建筑連接而成的山脈形象示人,包括辦公室,騰訊員工住房、商業單位、公共設施、學校和會議中心等。起伏延綿的光伏面板,輝映著建筑腳下的海濱公園內蜿蜒而行的前海灣。
MVRDV的創始合伙人Winy Maas表示,該方案旨在證明智慧城市也是綠色城市。 讓未來的騰訊員工感受到被智慧城市的技術包圍的同時,也被大自然所擁抱。 科技的進步離不開對大自然的敬畏。
阿姆斯特丹-綜合體建筑Valley
MVRDV工作室
▼
由MVRDV工作室設計的綜合體建筑Valley,位于阿姆斯特丹中心商業區,是一棟綠色的階梯式建筑,總面積達75000㎡,包括公寓、辦公空間、地下停車場、天空吧、商業文化設施等。 該項目于2017年正式施工,預計在2021年完工。
建筑師將住宅體塊設計在多功能基座上,并將它們推向地塊邊緣,形成了一個單獨的整體。
玻璃外立面反射周邊環境及歷史建筑,與鄰近的街區建立起視覺聯系。 與平整光滑的玻璃外立面相對應的,是立面由粗糙的石制露臺和花壇組成的住宅空間, 交錯層疊的大量露臺將被植被覆蓋,實現人、自然和現代的商務氛圍之間的平衡。
三個不同高度的建筑體塊連接于美麗的中央谷區,由一條蜿蜒的人行道環繞其中,從地面層穿過商區、露臺和屋頂花園,延伸到位于四五層樓高度。
法國-Arboricole塔
Vincent Callebaut
▼
該概念項目由Vincent Callebaut構思設計,目的是開發和再利用法國翁熱的城市環境。
外觀上,垂直的綠化生態頗有“毛茸茸”既視感,極具殺傷力,整體造型更像是一座 綠意盎然的“ 垂直溫室”。
但它實際上不是一個簡單的綠化建筑。該方案協調了 三項總體可再生能源戰略:生物氣候學,生態共生效應和生物基材料 。
在能源上,通過地熱探測器的熱冰箱泵加熱或冷卻建筑物,以達到溫室需要的效果,并利用一種“微型綠色能源”生物質將花園中的植物廢料轉化為資源,同時在灌溉系統上將雨水收集,從而實現能源回收。
菲律賓-彩虹樹塔(Rainbow Tree)
Vincent Callebaut
▼
"彩虹樹塔"(Rainbow Tree),同樣來自于Vincent Callebaut的設計,位于菲律賓*大的島嶼之一宿務,是一座高115米的 模塊化 大型木質塔樓 ,將提供300套公寓住宅。
該項目旨在建造具有雙重環境認證(LEED + BERDE)的住宅建筑, 在混合文化遺產和無與倫比的自然遺產之間實現完美的平衡。
挑出的陽臺為綠色植物的生長提供空間,將種植來自鄰近熱帶森林的3萬多棵綠植。
模塊化的大型木結構塔架由1200個預制模塊堆疊而成,每個模塊的邊長為4米,高度在3.2至4.8米之間。垂直鋪設的木板條,通過結構性的有機粘合劑連接。
覆蓋建筑主體的雪松木板,采用了日本古老的工藝燒制而成,被稱為燒杉板(Shou-Sugi-Ban),具有耐火性、防蟻蟲和防真菌作用。
東京-"巨型藤架"
Heatherwick
▼
這是由Heatherwick設計的低層建筑和景觀綜合體。該項目以“巨型藤架”為概念,集合了辦公、住宅、零售、學校和寺廟等功能,還包括一個6000㎡的中央景觀廣場,旨在打造一片奇幻的綠野山林。
該項目是Heatherwick工作室首次在日本投入建設,預計將于2023年完工。
設計強調出了地貌的變化, 從隱藏花園到下沉庭院,創造出了各類景觀延綿起伏的效果。視覺上看像一個長滿綠植的山坡,在城市的地面上蜿蜒起伏。
傳統工藝上將引用江戶Edo kiriko玻璃蝕刻技術,以打造獨特的東京氣質。
法國巴黎-生態酒店
隈研吾+ Marchi Architects
▼
該項目位于巴黎左岸區域,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創新型酒店建筑群,其中包括一家生態豪華酒店和一家青年旅館。
建筑師仿照大地被自然侵蝕的過程,創造一個雕塑性的建筑外觀,呈現天空降臨在巴黎的街道上的視覺效果。
建筑主體是由模塊化的木制結構組成。木材的溫暖質感和金屬板在空中形成的光反射,呈現出別樣的生動。
隈研吾透露其 設計的策略核心是將自然融合設計 ,通過創造私密性的公共花園,喚起所有人的感官體驗。多級露臺和空中花園的打造,更是以獨特的方式讓客人感受與大自然的親密感。
加拿大-"多倫多樹塔"
PENDA槃達建筑
▼
由槃達的建筑師設計的"多倫多樹塔", 是一座 模塊化的天然高層塔樓 ,高62米,共18層,內設咖啡館、兒童日托中心以及鄰里社區工作坊。
建筑通過植物和天然材料,建立起與大自然的直接聯系, 將常見的“建筑與城市”的關系轉化為“建筑與自然”的關系。
"多倫多樹塔"延續了加拿大在木結構高層建筑中的開創性工作, 采用模塊化預制施工。
先在工廠室內對預制、預裁的交叉復合木材板進場外模塊化組裝。待現場地基、首層和基礎核心筒完工后,再讓所有模塊進場,吊裝就位。
這種施工方法將使建筑物比傳統施工技術更快,更簡便,浪費更少。
以色列-"特拉維夫拱廊"
PENDA槃達建筑
▼
這座由PENDA槃達建筑設計的高層公寓,位于以色列特拉維夫市(Tel Aviv)。 該項目于2019年開始動工,目前正在進行中。
外立面出挑的陽臺通過半弧形的墻面,巧妙地將樓板與外墻融為一體,再結合十字鋸齒型平面設計,形成一座由若干相同元素疊加在一起的積木。
層層交疊的樓面構成兩種截然不同的露臺:一種是能夠遮陽的有頂露臺,另一種是更加開放的露天露臺,是種植花草的理想園地。
這兩種露臺的私密性也有所不同:前者為居住者提供了充足的私人空間,后者則鼓勵居住者進行跨樓層的交流。
墨爾本-"城市綠脊"(Green Spine)
UNStudio
▼
UNStudio 設計的“綠色脊柱”由兩座塔樓組成,分別是高356米的住宅樓與高252米的辦公酒店大樓。
建筑物的綠化在垂直方向上延伸了南岸大道的植物園。視覺上,植物的點綴從街道延伸到階梯狀的行人通道,一路隨著建筑的不斷攀升而形成壯觀的覆蓋,直通住宅塔樓頂部的“未來花園”。
中國成都-獨角獸島
Zaha Hadid
▼
位于天府新區的獨角獸島,占地67公頃,是一項綜合性的規劃方案,旨在為7萬名研究人員、公司職員、居民以及訪客提供服務,同時增強社區福祉。
在都江堰歷史悠久的灌溉系統的環保原則以及天府新區正在進行的自然濕地重建工作的雙重推動下,獨角獸島的綠地設計 將綠色城市空間、節水設施以及增強的連通性結合起來 ,以創造優質的居住和工作環境。
中國杭州-法國夢塔(French Dream Towers)
XTU建筑事務所
▼
這座融合文化、技術和自然于一體的法國夢塔(French Dream Towers),是由法國XTU建筑事務所、法國商業財團 Systematic、中國某開發商三方合作打造 。
"法國夢塔" 充滿了***理念, 項目團隊 預 將區塊鏈技術 融合到這座摩天大樓 的開發過程中。
《福布斯》曾對此報道: “這將是**次在上層建筑上大規模應用物聯網技術,旨在滿足未來智能城市的需求?!?/span>
該項目由四個通過共同基礎連接的扭曲塔組成,其外墻覆蓋著微藻生長的面板。 每個塔都有一個主題:法國美食塔、酒店水療塔、藝術中心塔、法國技術中心塔。
兩大亮點 : 其一,水循環系統:依附在建筑外墻面板上的微藻,可以過濾雨水的雜質,經過濾的雨水通過弧形的建筑主體流向 四塔之間的集水臺,儲存后重新灌溉外墻上的微藻。
第二,藻類生物立面:玻璃外墻使用熱材料來調節微藻的生長溫度,反過來,微藻的生長有助于為建筑物降溫。同時微藻的培育也有利于醫藥事業的發展。
建筑立面上的微藻文化是XTU研發的一種獨特工藝。
科技的高速發展一度讓我們偏離了航向。
我們向天空伸展,向森林伐樹,向海上筑堤,向高山鑿道……當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插入云端,一條條縱橫交錯的水泥路面鋪滿腳下的時候,回望我們身處的環境才發現, 天空已不再蔚藍,海洋也不再澄澈,午后的陽光不再明媚,夏日的幽居也難聞鳥聲和蟬聲響徹……
人類**建筑,并不斷生產建筑,而這些建筑曾一度將人與自然隔絕。如今,我們希望,建筑可以成為機制,來平衡人與自然的關系。
*后只想說句: 過去砍下的樹,終于該還了!
圖鑒建筑規劃工程設計事務所
tujiansheji.com
上一篇: 建筑高度如何計算才準確?